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——优积科技的实践与思考

优积科技
 2025年09月18日 


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深入,建筑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。传统建造模式(第一曲线)面临资源浪费、效率低下等瓶颈,而工业化建筑(第二曲线)与智能建造(第三曲线)的协同发展,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。作为装配式模块化建筑领域的创新企业,优积建筑科技发展(上海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优积科技”)认为,推动建筑工业化健康发展需从技术融合、管理模式革新和产业生态构建三方面突破。


01

技术融合:以数字化驱动工业化升级

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是“标准化设计、工厂化生产、装配化施工”,但传统工程管理模式中,设计、生产、施工环节割裂,导致效率损耗。优积科技通过BIM(建筑信息模型)与物联网技术,构建从设计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。例如,在设计阶段嵌入模块化标准库,实现构件“少规格、多组合”;在生产阶段依托智能工厂实现柔性化生产,响应个性化需求;在施工阶段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装配流程,降低现场误差。这种“数字化+工业化”双轮驱动模式,使生产效率提升30%以上,工期缩短20%。


02

管理模式革新:EPC与智能协同的实践

传统工程总承包(EPC)模式在装配式建筑中常因协同不足而失效。优积科技创新提出“智能EPC”理念:
1. 纵向整合:以设计为龙头,主导构件标准化与生产施工一体化,避免“二次拆分”造成的成本增加;
2. 横向协同:通过云端协作平台,实现业主、设计院、工厂、物流方实时数据共享,动态优化进度;
3. 智能决策:利用AI算法分析历史项目数据,精准预测工期与成本风险。例如,在某保障房项目中,优积科技通过智能调度系统,将2000个模块化单元的运输与吊装误差控制在2小时内,较传统模式节约15%成本。




03

产业生态构建:开放共赢的可持续发展

建筑工业化不是单点突破,而是产业链整体转型。优积科技通过三大策略构建生态:
1. 技术开源:联合高校研发低代码智能设计工具,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应用门槛;
2. 标准共建:参与编制《装配式模块化建筑技术规程》,推动行业从“非标定制”向“标准创新”转变;
3. 循环经济:研发可拆卸连接节点技术,使建筑模块可重复利用,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减少40%。
结语: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跨越
建筑工业化的健康发展,本质是以技术创新重构生产关系。优积科技的经验表明,唯有将智能建造的“基因”植入工业化全流程,才能突破传统路径依赖。未来,我们呼吁行业共同探索“模块化+AI”“机器人+预制化”等新场景,让工业化建筑从“可选项”变为“必选项”,助力中国建造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阶段。


返回列表